活到老学到老  

记录遇到问题的点点滴滴。

CMMI3要求18个PA要求的SG与SP

8年前发布  · 1764 次阅读
  CMMI3  SG  SP 

来源于课件而非标准(v1.2)  
级别过程域GoalProcess典型产出物
21REQM(需求人员)SG 1 管理需求:管理需求并识别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的不一致SP 1.1 理解需求1.区分需求提供者的相关标准
2.需求的评价和接受标准
3.根据标准所作的分析结果
4.双方认可的需求
SP 1.2 获取对需求的承诺1.需求影响分析
2.记录对需求和需求变更的承诺
SP 1.3 管理需求变更1.需求状态
2.需求数据库
3.需求决策
SP 1.4 维护需求的双向跟踪性1.需求跟踪矩阵(从设计至USE CASE至源码)
SP 1.5 确保项目工作产品和需求的一致性1.不一致的文档纪录,包括来源、条件和理由
2.纠正措施
22PP(项目经理)SG 1 建立估算:建立和维护项目计划的估计参数SP 1.1 估计项目范围1.任务描述
2.工作包描述
3.WBS
SP 1.2 建立工作产品和任务属性的估计1.技术方法
2.工作及工作产品的规模大小及复杂度
3.估计模型
4.属性估计值
SP 1.3 定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1.项目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定义
SP 1.4 估算工作量和成本1.估计原理
2.项目工作量估计
3.项目成本估计
SG 2 开发项目计划:建立并维护作为项目管理基准的项目计划SP 2.1 建立预算和工期1.项目工期
2.工期依赖
3.项目预算
SP 2.2 识别项目风险1.识别的风险
2.风险发生的后果和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优先级
SP 2.3 计划项目资料管理1.资料管理计划
2.被管理资料的列表
3.资料内容和格式描述
4.分别对于采购者和供应者的资料需求列表清单
5.保密要求
6.安全要求
7.安全规程
8.资料检索、复制和分发机制
9.项目资料收集的工期
10.要收集的项目资料列表
SP 2.4 计划项目资源1.WBS 工作包
2.WBS 任务字典
3.基于项目规模和范围的人员要求
4.关键设备/设施列表
5.过程/工作流定义和图表
6.项目管理需求列表
7.状态报告
SP 2.5 计划所需知识和技能1.技能需求汇总
2.人员配备情况和招聘计划
3.人员技能知识、培训情况数据库
4.培训计划
SP 2.6 计划相关人参与1. 干系人参与计划
SP 2.7 建立项目计划1. 整体项目计划及各类子计划
SG 3 获取对计划的承诺:建立并维护对计划的承诺SP 3.1 评审影响项目的相关计划1.评审项目计划的纪录
SP 3.2 协调工作和资源的对应关系1.修正的方法和对应的估计参数
2.重新协商后的预算
3.修正的工期
4.修正的需求列表
5.重新协商后的协议
SP 3.3 获取对计划的承诺1.承诺请求文档化
2.承诺文档化
23PMC(项目经理)SG 1 根据计划跟踪项目:根据项目计划跟踪项目的实际性能和进展SP 1.1 监督项目计划参数1.项目性能纪录
2.严重偏差纪录
SP 1.2 监督承诺1.承诺纪录
SP 1.3 监督项目风险1.项目风险跟踪纪录
SP 1.4 监督资料管理1.资料管理纪录
SP 1.5 监督干系人参与1.相关人参与纪录
SP 1.6 执行进展评审1.记录的项目评审结果
SP 1.7 执行里程碑评审1.里程碑评审结果记录
SG 2 管理纠正措施直至结束:当项目性能或结果严重偏离项目计划时,管理纠正措施直至结束SP 2.1 分析问题1.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列表
SP 2.2 采取纠正措施1.纠正措施计划
SP 2.3 管理纠正措施1.纠正措施结果
24SAM(项目经理)SG 1 建立供应商协议: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的协议SP 1.1 确定采购类型采购所有产品或产品构件可用的采购类型列
SP 1.2 选择供应商1.候选供应商列表
2.倾向的供应商列表
3.供应商选择理由
4.候选供应商的优势与不足列表
5.评价标准
6.招标材料与需求
SP 1.3 建立供应商协议1.工作说明书
2.合同
3.协议备忘录
4.版权协议
SG 2 满足供应商协议:项目和供应商履行协议SP 2.1 执行供应商协议1.供应商进展报告和绩效度量
2.供应商评审的材料和报告
3.跟踪至关闭的行动项
4.产品文档和交付物文档
SP 2.2 接受采购的产品1. 监控过程清单(或不监控的解释)
2. 活动报告
3. 性能报告
4. 性能曲线
5. 差异报告
SP 2.3 确保产品过渡1. 产品移交计划
2. 产品培训材料
3. 产品技术维护文档
25CM(配置管理人员)SG 1 建立基线SP 1.1 识别配置项1.识别的配置项
SP 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1.管理受控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系统
2.配置管理系统访问控制规程
3.变更请求数据库
SP 1.3 创建或发布基线1.基线
2.基线描述
SG 2 跟踪和控制变更SP 2.1 跟踪变更请求1.变更请求
SP 2.2 控制配置项1.配置项的变更历史
2.基线归档
SG 3 建立完整性SP 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1.配置项修订记录
2.变更日志
3.变更请求
4.配置项状态
5.基线间差异
SP 3.2 执行配置审计1.配置审计结果
2.行动项
26PPQA(质量保证人员)SG 1 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客观地评价所执行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工作产品和服务对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以及流程的符合度SP 1.1 客观评价过程1.评价报告
2.不符合项报告
3.纠正措施
SP 1.2 客观评价工作产品1.评价报告
2.不符合项报告
3.纠正措施 (是和SP 1.1的一样!)
SG 2 提供客观审查:不符合项得到了客观的跟踪和沟通,并且确保了它们的解决SP 2.1 沟通并解决不符合项问题1.纠正行动报告
2.评价报告
3.质量趋势
SP 2.2 建立纪录1.评价记录
2.质量保证报告
3.纠正措施的状态报告
4.质量趋势报告
27MA(项目经理、QA)SG 1 部署度量与分析活动:根据需识别的信息和目标部署度量目标和活动SP 1.1 建立度量目标1.度量目标
SP 1.2 指定度量指标1.基础指标和派生指标规格
SP 1.3 指定数据收集和存储过程1.数据收集和存储过程
2.数据收集工具
SP 1.4 指定数据分析过程1.分析规格与规程
2.数据分析工具
SG 2 提供度量结果:提供描述需识别信息和目标的度量结果SP 2.1 获取度量数据1.基础和派生数据集合
2.数据一致性的测试结果
SP 2.2 分析度量数据1.分析结果和初步的分析报告
SP 2.3 存储度量数据和分析结果1.存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SP 2.4 沟通度量结果1.提交的报告以及相关的分析结果
2.有助于理解分析结果的辅助信息
38RD(需求人员)SG 1 开发客户需求:收集项目干系人的需求、期望、约束以及接口并将其转化为客户需求SP 1.1 引出需求(PPT中无,仅举方法例)技术方案演示、接口控制工作组、技术控制工作组、
阶段项目评审、调查表、面谈、最终用户的操作场景、
操作走查、最终用户任务分析、原型和模型、头脑风
暴法、QFD市场调查、Beta测试、从文档、标准或规格
中抽取、观察现存产品、环境和工作流模式、用例、
业务用例分析、反向工程(对遗留系统)
SP 1.2 将干系人的需求转换为客户需求1.客户需求
2.执行验证时的客户约束
3.执行确认时的客户约束
SG 2 开发产品需求:将客户需求精练细化后开发产品需求和产品构件需求SP 2.1 建立产品需求和产品构件需求1.生成的需求
2.产品需求
3.产品构件需求
SP 2.2 分配产品构件需求1.需求分配表
2.需求分配补充
3
.设计约束
4
.派生需求
5
.派生需求之间的关系
SP 2.3 识别接口需求1.接口需求
SG 3 分析和确认需求:分析和确认需求,开发要求功能的定义SP 3.1 建立操作概念及场景1.操作概念
2.产品安装、操作、维护和支持概念
3.处理概念
4.用例
5.基于时间的场景
6.新需求细部执行
SP 3.2 建立必要功能的定义1. 功能架构
2. 活动图和使用案例
3. 面向对象分析和已识别的服务或方法细部执行方法
SP 3.3 分析需求1. 需求缺陷报告
2. 用来解决缺陷的需求变更建议
3. 关键需求
4. 技术绩效度(技术性能指标)
SP 3.4 分析需求以取得平衡1. 需求相关风险的评估
SP 3.5 确认需求1. 分析方法和结果的纪录
39TS(设计和编码人员)SG 1 选择产品构件设计方案:从不同的方案中选择产品或产品构件的设计方案SP 1.1 开发备选方案和选择标准1.可选方案评价标准
2.新技术评价
3.可选方案
4.用于最终选择的选择标准
SP 1.2 选择产品构件设计方案1.产品构件的选择决策及理由
2.需求与产品构件的关系文档化
3.方案、评价和理由文档化
SG 2 设计:对产品或产品构件设计SP 2.1 设计产品或产品构件1.产品架构
2.产品构件设计
SP 2.2 建立技术资料包1.技术资料包
SP 2.3 设计接口使用标准1.接口设计规格
2.接口控制文档
3.接口规格标准
4.选择接口设计的理由
SP 2.4 执行自制/外购或重用1.设计和模块重用标准
2.自制/外购分析
3.选择COTS产品的指南
SG 3 实现:根据设计实现产品构件和支持文档SP 3.1 实现设计1.设计实现
SP 3.2 开发产品支持文档1.最终用户培训材料
2.用户手册
3.操作员手册
4.维护手册
5.在线帮助
310PI(设计和测试人员)SG 1 产品集成准备:执行产品集成的准备活动SP 1.1 确定集成策略1.产品集成顺序
2.选择或拒绝集成顺序的理由
SP 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1.经验证的产品集成环境
2.产品集成环境的支持文档
SP 1.3 建立产品集成规程和标准1.产品集成规程
2.产品集成标准
SG 2 确保接口兼容:产品构件的接口兼容SP 2.1 评审接口规范,确保完整性1.接口分类
2.每种类型的接口列表
3.接口到产品构件和产品集成环境的映射
SP 2.2 管理接口1.产品构件和外部环境的对应关系表(例如主电源、紧固件、计算机总线)
2.产品构件的对应关系表
3.每一对产品构件的接口定义列表
4.接口工作会议报告
5.接口更新行动项
6.应用程序接口(API)
7.更新的接口描述
SG 3 组装产品构件并交付产品:组装产品构件,向用户交付集成的、经验证和确认后的产品SP 3.1 确保用于集成的产品构件准备就绪1.所接受产品构件的验收文档
2.交付收据
3.经检查的包装列表
4.例外报告
5.免除人
SP 3.2 组装产品构件1.组装的产品或产品构件
SP 3.3 评价组装后的产品构件1.例外报告
2.接口评价报告
3.产品集成测试报告
SP 3.4 包装并交付产品或产品构件1.包装的产品或产品构件
2.交付文档
311VER(项目经理和测试)SG 1 验证准备:执行验证准备工作SP 1.1选择验证的工作产品1.选定的验证工作产品
2.每种工作产品对应的验证方法
SP 1.2建立验证环境1.验证环境
SP 1.3建立验证规程和标准1. 验证规程
2. 验证标准
SG 2 执行同行评审:对选定的工作产品执行同行评审SP 2.1 准备同行评审1.同行评审日程
2.同行评审检查表
3.工作产品入口出口标准
4.再次同行评审标准
5.同行评审培训材料
6.要评审的工作产品
SP 2.2 执行同行评审1.同行评审结果
2.同行评审问题
3.同行评审数据
SP 2.3 分析同行评审数据1.同行评审数据
2.同行评审行动项
SG 3 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根据特定的需求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SP 3.1 执行验证1.验证结果
2.验证报告
3.演示
4.运行日志
SP 3.2 分析验证结果并纠正1.分析报告(例如关于性能的统计分析、不
符合项的原因分析、模型和产品的差异分析、
趋势分析等)
2.问题报告
3.验证方法、标准和环境的变更请求
4.验证方法、标准和环境的纠正措施
312VAL(测试)SG 1 确认准备:执行确认准备工作SP 1.1 选定确认的产品1.用于确认的产品和产品构件列表
2.每个产品或产品构件的确认方法
3.每个确认的产品或产品构件对应的需求
4.每个产品或产品构件对应的确认约束
SP 1.2 建立确认环境1.确认环境
SP 1.3 建立确认过程和标准1.确认规程
2.确认标准
3.维护、培训和支持的测试和评价规程
SG 2 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确保满足预想的功能SP 2.1 执行确认1.确认报告
2.确认结果
3.确认交叉索引矩阵
4.运行日志
5.操作演示
SP 2.2 分析确认结果1.确认过程不足报告
2.确认问题
3.规程变更请求
313OPF(EPG)SG 1 确定过程改进机会:定期地识别组织过程的不足、改进机会SP 1.1 建立组织过程需求和目标1.组织过程需求和目标
SP 1.2 评估组织过程1.组织过程评估计划
2.说明组织强项和弱项的评估结果
3.组织过程改进的建议
SP 1.3 识别组织过程改进机会1.候选过程改进方案分析
2.组织过程改进识别
SG 2 计划和实施过程改进活动:计划和实施改进活动,部署组织过程资产,并将过程相关的经验纳入组织过程资产SP 2.1 建立过程改进计划1.组织批准的过程改进计划
SP 2.2 实施过程改进计划1.不同过程行动组的承诺
2.过程改进计划实施的状态和结果
3.局部实施计划
SG 3 部署过程资产和集成经验:在全组织内部署组织过程资产,过程相关经验集成到组织过程资产中SP 3.1 部署组织过程资产1.部署组织过程资产的计划以及相应的变更
2.部署组织过程资产的培训材料
3.组织过程资产变更的文档
4.组织过程资产部署和变更的支持材料
SP 3.2 部署标准过程1.过程在项目部署清单
2.新项目组织标准过程部署指南
3.过程裁剪和实施记录
SP 3.3 监控实施1.过程实施监督结果
2.过程依从性评估状态和结果
3.过程制品评审结果
SP 3.4 将过程相关经验纳入于组织过程资产1.过程改进建议书
2.总结的过程经验教训
3.组织过程资产度量
4.组织过程资产的改进建议
5.组织过程改进活动记录
6.组织过程资产和过程资产改进信息
314OPD(EPG)SG 1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建立和维护组织过程资产SP 1.1 建立组织过程1.组织标准过程
SP 1.2 建立生命周期模型1.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SP 1.3 建立裁剪标准和指南1.组织标准过程的裁剪指南
SP 1.4 建立组织度量存储库1.组织标准过程的过程和产品的公共度量指标定义
2.组织度量存储库设计
3.组织度量存储库(例如组织的存储库结构和支持环境)
4.组织度量数据
SP 1.5 建立组织过程资产库1.组织过程资产库设计
2.组织过程资产库
3.包含在组织过程资产库中的选定内容
4.组织过程资产库内容目录
SP 1.6 建立工作环境标准1.工作环境标准
SP 1.7 建立团队规则和指南1.构造和形成团队的规则与指南
2.团队行动规则
315OT(人力资源和项目经理) SG 1 建立组织培训能力:建立和维护支持组织管理和技术职责的培训能力SP 1.1 建立战略性培训需求1.培训需求
2.评估分析结果
SP 1.2 确定组织的培训需求1.公共的项目和支持小组的培训
2.培训承诺
SP 1.3 建立组织培训的战略计划1.组织培训战略计划
SP 1.4 建立培训能力1.培训教程以及支持材料
SG 2 提供培训:为个人提供履行本职工作必要的培训SP 2.1 实施培训1.实施的培训课程
SP 2.2 建立培训记录1.培训记录
2.培训记录数据库更新
SP 2.3 评价培训的有效性1.培训有效性调查
2.培训项目绩效评估
3.讲师评估表
4.培训考试
316IPM(项目经理)SG 1 使用项目定义过程:项目使用从组织标准过程裁剪得到的定义过程SP 1.1 建立项目定义过程1.项目定义过程
SP 1.2 使用组织过程资产计划项目活动1.项目计划
2.项目估计结果
SP 1.3 建立项目工作环境1.项目工具和设备
2.项目环境安装、操作和维护手册
3.用户调查和结果
4.使用、性能和维护记录
5.项目工作环境支持服务
SP 1.4 集成计划1.集成计划
SP 1.5 使用集成计划管理项目1.执行项目定义过程所产生的工作产品
2.收集的度量结果、进展记录或报告
3.修订的需求、计划和承诺
4.集成计划
SP 1.6 组建团队1.文档化的共享版本
2.团队成员列表
3.团队规程
4.定期的团队状态报告
SP 1.7 为组织过程资产提供贡献1.为组织过程提供的改进建议
2.从项目中收集的实际过程和产品度量数据
3.文档(例如过程样例、计划、培训模块、检查表、经验总结)
SG 2 协调并配合相关干系人:协调项目中相关的干系人并与他们配合SP 2.1 管理干系人参与1.配合活动的议程和时间表
2.文档化的问题(例如客户需求问题、产品和产品模块需求、产品架构和产品设计)
3.解决相关干系人争议的建议
SP 2.2 管理依赖关系1.缺陷、问题、以及相关干系人采取的行动项
2.关键依赖关系
3.关键依赖关系状态
SP 2.3 协调与解决问题1.相关干系人协调问题
2.相关干系人协调问题状态
317RSKM(项目经理) SG 1 风险管理准备:执行风险管理的准备活动SP 1.1 确定风险来源和分类1.风险来源列表
2.分析分类列表
SP 1.2 定义风险参数1.风险评价、风险分类和优先级设定标准
2.风险管理需求(控制和批准级别、重评估时间间隔等)
SP 1.3 建立风险管理战略1.项目风险管理战略
SG 2 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以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SP 2.1 识别风险1.识别风险的列表,包括相关背景、条件以及风险发生的后果
SP 2.2 评价、分类和设立风险的优先级1.风险列表(每个风险对应的优先级别)
SG 3 减缓风险:处理和减弱风险,通过降低风险的负面效应达成项目目标SP 3.1 开发风险减缓计划1.每个识别风险的处理方案记录
2.风险减缓计划
3.应急计划
4.跟踪和负责每个风险人员列表
SP 3.2 实施风险减缓计划1.风险状态的更新列表
2.风险可能性、后果和阀值的更新评估状态
3.风险处理方案的更新列表
4.用于处理风险的行动更新列表
5.风险减缓计划
318DAR(项目经理)SG 1 评价备选方案:决策使用设定的标准,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SP 1.1 为决策分析建立指南1.何时使用正式评价方法的指南
SP 1.2 建立评价标准1.文档化的评价标准
2.评价标准重要性排序
SP 1.3 识别备选方案1.识别的被选方案
SP 1.4 选择评价方法1.选定的评价方法
SP 1.5 评价备选方案1.评价结果
SP 1.6 选择方案1.能够解决主要问题的建议方案